首 页   医院环境   专家风采   骨病专题   先进设备   专利产品   医院文化   荣誉证书   在线挂号   院务公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健康常识 >> 让人又爱又恨的外卖!

让人又爱又恨的外卖!

2020-01-05 08:56:45 浏览:1217

孟氏医院 

    由于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或者是以各种忙、没有时间为理由的“”,我们总有理由点一份外卖。从便利程度上来讲,外卖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简单,不用做饭,不用洗碗,不用费时间,想吃什么,只要打开手机下个单,足不出户美食即可送上门来。但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便利,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1、卫生问题
    在网上订餐虽然很方便,但一些餐馆却频频出现食品卫生和安全方面的问题,还有不少黑作坊会在网络订餐平台上出现。另外一些餐馆还可能使用不合格的甚至是有毒材料做成一次性餐盒。
2、食材种类单一,荤素搭配不当
    很多外卖蔬菜量往往比较少,比如一份黄焖鸡米饭可能会让你饱腹,提供身体所需热量、蛋白质,但是蔬菜量很少,所以几乎不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种类和含量更是少得可怜。一份牛肉面也往往只是提供足够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仅有少量的葱花和香菜。另外常见外卖菜式还有大排饭、叉烧饭、蛋炒饭......如果长期吃这种外卖,几乎见不到蔬菜,或者蔬菜种类单一,久而久之势必会缺乏各种微量元素。有些人喜欢的洋快餐外卖:披萨、汉堡、薯条、炸鸡、汽水饮料,一餐下来同样热量高,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不足。
3、重口味,油盐糖较多
    外卖免不了要用“美””色”来吸引顾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各种各样调味品甚至是添加剂让食物做到美味可口;通过增加油的用量,让食物看起来更光鲜亮丽,一看就勾起人们的食欲;举例来说一份盖饭吃下去,油脂和盐分就超标了。而且在吃盖饭的时候,人往往会吃下比饭菜分开盛放时更多的米饭,造成能量超标。

外卖

    对于偶尔点外卖的人,上述问题的危害并不明显,毕竟满足口欲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是经常点外卖的人,那就要认真做到科学点外卖。

1、首先选择合法正规的供餐单位订餐
    最好知道实体店的具体情况,以避免点到了黑作坊,眼不见为净的想法只是自欺欺人。

2、荤素搭配
    肉类和蔬菜都要有,荤素比例至少应为1:2,最好每餐蔬菜达到半斤左右,并且要经常换着花样吃。很多人只喜欢长期吃同一种肉类,喜欢吃猪肉,就香肠、排骨、红烧肉换着吃,看起来品种丰富,其实都是同一种肉类。因此建议大家经常变换种类,这样更有利于长期维持营养素均衡。不吃肉的可以选择蛋类和豆制品代替。
3、清淡为主
    烹调方式以蒸煮、白灼、清炒为宜,少吃油炸油煎的菜。从营养角度看,简单的加工方式保持了菜肴的原汁原味,最大程度保留了食物原有的营养成分,而且更容易消化,对肠胃也非常好。
4、主食最好做到粗细搭配
    除了米饭馒头面条,主食中若能加点原汁原味的红薯、玉米、芋头等谷薯类会更好。还可以选择五谷杂粮杂豆米饭、窝头、金银馒头等杂粮品种,这些粗杂粮的膳食纤维丰富,饱腹感强,热量低,都是主食的好选择。另外,不要过多地选择油饼、馅饼、炒饭这样复杂加工的主食,因为它们只能给我们带来额外的油和盐。
5、面条、米粉配份蔬菜
    面条和米粉也是颇受人们喜爱的外卖,虽然面条、米粉里都会加几块肉和几片菜叶,看上去食材丰富,实则营养单一。因为其中的肉类、蔬菜的数量和正常的膳食需要量来比,还是远远不足。尤其是蔬菜,通常只是点缀,所以要记得单独加份蔬菜。

6、注意经常调换,不要长期吃某一个外卖品种
    最好每天只吃一餐外卖,其余两餐自己做,特别注意弥补外卖里没有的新鲜蔬果、全谷杂粮、奶类坚果等食品类别。同时注意在家烹调时少放盐,弥补外卖过咸的问题。
7、自备果蔬平衡营养
    为弥补外卖食材种类单一,可以每天上班带点方便携带和储存的食物,如黄瓜、圣女果、苹果等适合生吃的果蔬,核桃、榛子等坚果,酸奶牛奶等,还可以选购一些维生素、矿物质或者复合型补充剂进行补充。
外卖是现代高节奏社会的产物,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隐患,除了直接的营养健康问题还会产生大量垃圾污染着我们的环境。所以日常生活中建议尽量减少外卖,提倡在家就餐,享受亲自动手和家人一起烹饪的乐趣的同时,感受家庭的温馨,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也是在繁忙工作之余的一种放松,何乐而不为呢?

新泰孟氏医院——回首页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可以预约挂号线上支付!孟氏膏药在线订单!

鲁ICP备19039745号-1  版权所有:新泰市孟氏骨科研究所 新泰孟氏医院(东方骨伤医院)   电 话:0538-3999999 0538-7588888 0538-7589999    
  地 址: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镇昌盛路
  技术支持:山东高美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您是第 792967 位访客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 访问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