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孟氏医院--清明时节雨纷纷,虽然这个节气已属春季,但天气仍是乍暖还寒,阴晴不定。
地面湿漉漉,墙上汗派派,镜面灰蒙蒙,不仅空气中潮湿得能拧出水来,我们体内也可能湿气十足,感觉头昏脑沉,十分困倦。

要点一:
饮食多辛甘 不宜过食酸物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宜选辛甘之味,不宜过食酸物。
辛甘的食物可以调养肝脾之气,如肉类、鸡蛋、麦片、牛奶、新鲜蔬菜、萝卜、菠菜、山药、荞菜及水果、菇类、姜、葱、蒜等食物,忌食煎炸油腻、寒凉生冷、容易过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汤水,以保养脾胃之气。
也可以适量吃一些花生、芝麻、枸杞来温补养肝。

要点二:
调养肝气 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清明时节是万物生长的节气,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但致病的湿热邪毒、细菌、微生物等也容易生长繁殖,感染人体。因此春季也是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猩红热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调养肝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具体如下:
多锻炼身体,不要过于疲劳,不要熬夜。以利肝气的恢复和充盈。
要多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流通,多晒太阳,吸收大自然的阳气以暖肝阳。
搞好环境卫生,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冒。有发热咳嗽要及时找医生诊治。
要点三:
防“春困”
宜早睡早起,衣着宽松,舒缓形体,心情开朗,克服倦懒思眠的状态,尽快适应季节的变化。
要点四:
防“倒春寒”
清明前后气温变化大,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而寒气最易伤肝阳之气,所以春天不要骤减衣衫。 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减脱冬装尤应审慎。衣着宜上薄下厚,保持腰腹下肢的温暖,防止感冒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复发。
要点五:
防霉雨潮湿天气
清明后寒气渐退,气压低,环境潮湿,春季湿浊之邪易伤肝脾阳气,亦可伤肺。当你感到头晕、懒言、肢体困重、疲倦乏力、嗜睡、没有胃口等不适时,这说明你很有可能体内惹湿了。
清明时节应多吃些健脾胃、去湿的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做好防潮措施;注意饮食调理,不能吃霉变不洁和生冷食物;少吃高盐、高糖、高脂的食物,多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保持均衡营养、清淡饮食,就可以避免消化系统的疾病。
此外,梅雨天气地面湿滑,老人应慎防跌倒导致骨折及脏腑的损伤。
要点六:
注重锻炼
春属木,与肝相应。要热爱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多运动,多锻炼形体,多享受阳光、陶冶性情,与春季气候特点相应,以利阳气的生发。
老年人的活动则应在天气和暖,春气盎然的时候进行,以 打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操及散步运动为主,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要点七:
心态要平和 舒缓心理压力
疫情期间,宅家的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倦怠、心情郁闷、焦燥、烦恼等情志波动,感到烦闷不舒,肝气抑郁不畅。因此舒缓心理压力,尤为必要。
宅家心态要平和,避免不良的情志刺激,如过度兴奋、忧虑、悲伤、恐惧,遵守各项防疫规定,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每天的生活、工作、娱乐活动,是调养肝气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