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辨别孩子“生长痛”?
2015-06-03 08:59:09 浏览:1732次
【背景资料】6岁的彤彤(化名)这几天老说夜里腿疼,但是白天却很正常,蹦蹦跳跳的一点事儿都没有。前天夜里彤彤喊疼时,家长仔细检查,没破皮也没红肿。但仍然觉得有点不放心,带着彤彤来到医院骨科检查。医师检查后,告诉孩子家长,这是典型的生长疼痛。家长问医生:平时怎样才能正确辨别孩子是否“生长痛”呢?
“生长痛”是种自然现象,因为孩子骨骼生长迅速,而其周围的神经、肌腱、肌肉的生长相对慢一些,因而会产生牵拉疼痛。与生长过快、过度疲劳、微量元素缺乏、腿部血流减慢淤滞或天气变化有关,多发生在4-10岁的孩子身上。
一般说来,家长可以通过三个特征进行辨别:
●下肢疼痛:生长痛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在下肢,膝、踝关节上下的腿部。偶尔会在腹股沟区,疼痛一般在关节以外的地方。典型的是双侧疼痛,也有一侧疼痛的,酸痛或刺痛,持续数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
●肌肉性疼痛:生长痛主要是肌肉疼痛,而不是关节或骨骼的疼痛。
●夜间疼痛:生长痛几乎都是在晚上发生。其实并不是白天不会痛,而是由于白天孩子活动量较大,不易察觉。夜里睡觉时,血流减慢“淤滞”,疼痛就会显得非常明显。
总而言之,生长痛是正常现象,不需要采取特别的措施。可以给孩子吃点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能起到营养神经,缓解神经牵拉疼痛的作用,但作用并不大。给孩子吃止痛片一般没必要,是药三分毒。家长可用热毛巾对宝宝疼痛部位进行按摩或热敷,能缓和孩子紧张情绪和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