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小常识 集锦
1.多站也能防病
美国心理科学中心网站1月16日报道,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如果人们能减少静坐的时间,就能降低他们患上慢性疾病的风险。即使是站着工作(而不是动辄坐上几个小时),也能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研究人员选取了约20万名年龄在45~106岁之间的澳大利亚人作为样本,希望考察积极的生活方式是否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特别是年轻人)少坐多动,对于忙于工作的白领,研究人员要求他们尽量站着办公。
研究者发现,即使没时间运动,多站站也能提高身体的机能,虽然站立的效果无法和运动相提并论,但仍能降低人们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
2.适度晒太阳有助降低心脏病与中风的风险
最新研究指出,适度晒太阳可能有助降低高血压,从而有助降低心脏病与中风的风险。
报道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已知会随季节与居住纬度而异,在冬天及在较高纬度地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阳光紫外线也在这个季节较低。
高血压是心脏病发与中风的危险因子。英国研究人员发现,阳光能改变皮肤的一氧化氮浓度,使血管扩张,达到降血压的作用。
该实验有24名志愿者分两个阶段实验,第一阶段让受试者照射助晒灯,吸收紫外线与热能,时间20分钟;第二阶段研究人员阻隔紫外线,只让灯发出热能,时间也是20分钟。 结果显示,血压与心血管疾病有关联。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实验医学教授费利许说:“少部分的一氧化氮就会从皮肤进入循环系统,扩张血管,血压一旦降下来,心脏病发与中风的风险也跟着降低。”
3. 冬天洗澡别先洗头
洗澡可能会要命,这绝非耸人听闻。近日据媒体报道,日本每年因洗澡不当导致死亡的人数高达1.4万,其中约九成是65岁以上的老人,而且冬天发生意外最多。我国虽没有类似统计,但因洗澡不当导致意外的事件时有发生。洗澡直接导致死亡的几率虽小,但错误的洗澡方法确实对健康有影响。
洗澡前先“热身”
冬天室外气温低,血管处于收缩痉挛状态,如果马上用热水冲头,血液会一下子聚集到头部,血管一时间难以承受,很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洗澡前应先“热身”。如果能让全身先预热,循序渐进,让身体逐步适应水温,可能就不至于出事了。
因此,不要刚刚从寒冷的外面一进家门就马上洗澡,特别是水温不要太热。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洗澡前期的晕厥。
洗澡顺序:洗脸→洗身→洗头
建议大家在洗澡时,遵循洗脸→洗身→洗头的顺序。
第一步:洗脸
为什么要把洗脸放在第一位?这是因为当你进入浴室,打开热水时,弥漫的水蒸气会使毛孔遇热扩张。而此时如果你没有先将脸洗干净,脸上积聚了一天的脏东西,尤其是在雾霾严重的天气外出归来,脏污就会趁你毛孔大门开启之时潜入其中。久而久之,毛孔便会被这些脏东西挤得越来越大,脸上的痘痘也会愈冒愈多。沐浴时洗脸要用温水,因为若长期使用偏高温度的水,会促使皮肤老化,而用温水或冷水洗脸有助保持皮肤的年轻。
第二步:洗身
脸洗干净之后就可以清洁身体了。值得注意的是,洗澡时水温应与体温接近为宜,即40℃左右,以不烫为准。若水温过高,会使全身表皮血管扩张,心脑血流量减少,容易发生缺氧;而水温过低则会使皮肤毛孔紧闭,不利于清除污垢,也会令体内热量散发不出来,浴后感觉四肢无力。此外,沐浴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保证通风良好。沐浴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心脑缺氧、缺血。
第三步:洗头
头发在洗澡时的水蒸气中得以湿润,此时正是洗头的最佳时刻。
先将头发在水中充分湿润后涂上洗发水,把头发置于顶部搓揉片刻,用清水冲洗,切记一定要冲洗干净;再均匀抹上护发素,轻轻按摩3~5分钟,可以排解困乏,益脑强体;最后再用清水彻底冲淋全身。
喝酒后别马上洗澡
什么时候不该洗澡?洗澡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洗澡时,最好不要反锁浴室门,以免发生晕厥等意外。有人误以为洗热水澡可解酒,其实这会加剧心脏缺血。因此饮酒后立即洗澡十分危险。饮酒后,体内储备的葡萄糖会随着血液循环加快而大量消耗,使体温降低。同时,酒精抑制了肝脏的正常生理活动能力,妨碍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和恢复,容易导致低血糖、休克,严重时可致命。
对患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和久病初愈者,洗澡时应有专人陪伴。
洗澡前进餐不宜过饱,不宜过度疲劳或精神紧张,有饥饿感时也不要入浴。
若在洗澡时感觉头晕、眼花、恶心等,应马上停止洗浴,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喝杯热茶或糖水,一般很快会恢复正常。如症状不能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