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医院环境   专家风采   骨病专题   先进设备   专利产品   医院文化   荣誉证书   在线挂号   院务公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医疗科研 >> 水土不服是种病

水土不服是种病

2015-10-23 08:20:44 浏览:1933

内容提要:共生 胃肠道 肠道菌群失调症
    有人到了异国他乡,就会食欲不振,上吐下泻,浑身无力,人们常说,这是水土不服。甚至有的老人在离开家乡时,带一包家乡的土,说喝上它可以预防“水土不服”。
    为什么会发生“水土不服”呢?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明,所谓水土不服,其实是患了肠道菌群失调症。
    有观察表明,胎儿在宫腔内羊水中孕育时,胃肠道黏膜就开始了学习和识别记忆。出生后的母乳及各种喂养食物即启动了胃肠道微生物的选择性生长与定居,它们不断地接受人进食的物质,并据其诱导出相应的优势共生菌群。及至成年,人体胃肠道的共生菌数量可达1000万亿个,种类可达500~1000 种,重量可达1.5千克。若将在人体内的所有细胞计数,则人体自身的细胞数目仅约10%,而共生菌的细胞数占到了近90%。
    胃肠道共生菌不仅数量多,而且携带着较人类更多的基因群,终身通过与摄入的食物接触而不断地学习、识别、记忆,影响着人们对于食物的偏好与吸收及耐受,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也因此形成了一家人相似的饮食口味习惯以及体态胖痩。
    实际上,为什么有的人“喝凉水都长肉”,而有的人无论怎么吃都能够保持较瘦的身材,其根本未必在于人类自身细胞的基因,而在于其胃肠道共生菌能否筛选识别食物以供人体吸收利用。这也铨释了人成年后离乡总是会怀念家乡儿时的饮食,但生于异乡的子女却嗜好当地饮食而不再习惯祖籍饮食的道理。
    可以说,正是胃肠道内的共生菌决定着人们对于所摄入饮食的吸收利用,也决定着人们的营养代谢状态。更进一步说,还是这些共生菌在不断识别并学习记忆着进入人类肠道的各种物质,包括各种外界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动植物抗原……构成了人体与外界接触的最大体腔免疫屏障的重要部分。
    当人到了异地他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饮食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胃肠道共生菌一时还不适应这种变化,就会发生菌群紊乱。机体内的正常菌群在种类、数量、毒力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有些平时与机体共生的制病菌,立即变友为敌,使人致病。同时,那些正常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资,帮助或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的细菌也会受到抑制而减少,这一系列人体内部不适应的变化,实际上就是肠道菌群失调症,人会出现食欲不振,上吐下泻,浑身无力等症状。等到胃肠道内的共生菌适应了这种新的变化,形成了新的菌群动态平衡,上述症状就会消失。
    所以人们就会说,这是适应了新地方的“水土”。
鲁ICP备19039745号-1  版权所有:新泰市孟氏骨科研究所 新泰孟氏医院(东方骨伤医院)   电 话:0538-3999999 0538-7588888 0538-7589999    
  地 址: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镇昌盛路
  技术支持:山东高美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您是第 1267801 位访客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 访问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