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医院环境   专家风采   骨病专题   先进设备   专利产品   医院文化   荣誉证书   在线挂号   院务公开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健康常识 >> 耳鼻咽喉科医生教您有关耳朵的日常保健

耳鼻咽喉科医生教您有关耳朵的日常保健

2016-08-20 14:27:44 浏览:1238

        耳朵是人重要的感官之一,耳朵的健康关系着人的听力。所以日常要做好护理耳朵的工作。耳朵也是人体五官中重要的器官之一,每天人们会在意嘴巴/眼睛/鼻子有没有清理干净,却很少会去在意耳部有没有清洁。
  男人耳朵长耳毛 小心清洁
  耳周毛发的清理尤其麻烦。耳毛在男士身上尤其常见,不过就算是少许的络腮胡也确实是不怎么美观。您可以用耳毛清洁器或者鼻毛修剪刀来去除恼人的络腮胡。耳毛去除可能会引起耳朵永久性损伤,所以在去除时候保持工具清洁无菌并且谨慎使用最好。
  耳朵上长粉刺 切记自行弄破
  耳朵上也会长粉刺?当然!没什么比长了个看不到也挠不到的疙瘩更烦心的事了。因为耳朵可以自我分泌保护性油脂,因此这些区域也常会发生毛孔堵塞。尽管耳朵上的粉刺小疙瘩一段时间可能会自行消褪,但耳垂上或者耳道里突起的小泡泡也有可能会是个囊肿,所以还是去找专业医生清除比较好,可别试图自己挤破它们。
  耳垢不是病
  大多数人会认为耳垢是耳朵的负担,但其实它能保护内耳不受外界侵害。耳朵具有自我清洁的功能,它们利用双耳道来排除多余的耳垢。用棉签自发的掏和戳反会起到相反作用,而且还会将耳垢推向内耳。
  耳朵也要防晒
  尽管可以自我分泌保护类的油脂,但外耳廓却会常常会因暴露于外界环境而受侵害,其中就包括紫外线及冬季凛冽的天气。耳朵很容易被冻伤,因此经常性的保湿非常关键。夏季外耳廓最容易被忽视也最易受害,太阳的直射甚至可以导致皮肤癌的产生。所以涂抹防晒霜的时候也别忘了耳朵部位,每天涂抹至少SPF15+的防晒霜来保护这些敏感区域。另外,记住在早晨的护肤步骤中可别落下您的双耳。
    日常生活中易出现耵聍栓塞者要避免用尖锐的手指甲或工具(如棉签等)过重过深挖耳。耵聍是人体外耳道的代谢产物,无法避免,但它本身产生的部位并不深,即使不能自行排出,去趟医院基本都能一次性迅速解决。但如果经常过重过深挖耳,一则易引起外耳道炎症,二则外耳道内的耵聍易被推向外耳道深部,甚至被夯实,以致无法一次取出,需用3%碳酸氢钠甘油滴耳液软化耵聍后复诊,既增加了医疗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发生外耳道炎等并发症的几率。
  易出现耵聍栓塞的人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平衡饮食,忌过度油腻食物;如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尽早解决,以避免产生更加严重的并发症。
    众所周知,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是由沿海感染受引起的。那么,中耳炎的症状都有哪些?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什么?
  中耳炎的症状都有哪些?
  中耳炎的症状分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跟急性化脓性的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早期,炎性病变局限在鼓膜和鼓室,抗感染治疗后可以停止流脓很长一段时间,患者仅有鼓膜穿孔和听小骨可逆性炎性病变所致的轻度听力减退。
  中期,炎性肉芽形成并累及到鼓室、鼓窦、咽鼓管和乳突气房,此时,抗感染治疗后仍偶尔流脓,虽然有的患者因为脓量少而没有感觉到流脓,但是,常常出现反复耳痒,这是因为鼓室脓液湿润合并霉菌感染所致。此时,患者仅有鼓膜穿孔、听小骨活动受限所致的轻、中度听力减退和耳痒。
  后期,病情进一步发展,炎症导致听小骨活动明显障碍甚至听骨链固定,有的患者还出现咽鼓管功能障碍。此时,患者出现鼓膜穿孔和中度听力减退,偶尔耳鸣。
  末期,病情迁延反复发展,炎症波及到内耳发生混合性耳聋,此时患者感到明显听力下降。同时,炎性硬化灶逐渐形成(中耳炎后遗症之一,又名:鼓室硬化症)并包绕听骨链、甚至侵犯到卵圆窗和圆窗。此时,患者不但鼓膜穿孔,还出现中重度、重度混合性耳聋及明显耳鸣。如果胆脂瘤形成并破坏听小骨和周围骨质,患者还会出现耳痛、头痛、脓中带血、甚至面瘫、听力明显减退而影响工作生活。
  急性化脓性的中耳炎
  1、耳痛
  多数病人鼓膜穿孔前疼痛剧烈、也不成眠;如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鼓膜穿孔流脓后而痛减轻。少数病人可无明显耳痛症状。
  2、听力减退及耳鸣
  病程初期病人常有明显耳闷、低调耳鸣和听力减退。后期鼓膜无穿孔后耳聋反而可能减轻。耳痛剧烈者,听觉障碍彰被忽略。有的病人可伴眩晕。
  3、流脓
  鼓膜穿孔后耳内有液体流出,初为血水脓样,以后变为脓性分泌物。
  4、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
  可有畏寒、发热、倦怠、纳差。小儿选深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类似消化道症状。一旦鼓膜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5、患儿表现烦躁不安、哭闹,双手抓耳挠腮
  伴有耳鸣和听力下降,但常被耳痛掩盖。至化脓期间,一旦鼓膜穿孔,则儿童顿减。可见耳溢脓,初为血水,后为粘性脓液,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若耳流脓后症状不缓解或缓解后发热及耳痛复又加重,则应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中耳炎病人日常注意什么?
  1、均衡饮食与生活习惯。减少使用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可能传染感冒的场合,都可以保持鼻、咽及耳咽管的健康,进而防止中耳炎的恶化。
  2、中耳炎病人要保持周遭环境的安宁,不可运动过度,不能吹奏笛子及气球,随时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尽量用鼻子呼吸,睡觉侧躺时将病耳朝下,擤鼻涕时不可过猛,并且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鼻道耳咽管畅通,维持中耳的排泄与通气功能。
  3、有感冒发生,尤其是有鼻塞时,切勿轻视,要及早治疗,以免加重中耳炎病情。
  4、在慢性中耳炎有耳膜穿孔者,特别要防止不洁的水经外耳道进入中耳(例如洗头、游泳等),造成发炎的加重,必要时可用耳塞塞住耳道来预防,若水进入耳朵时,可用吹风机吹乾,或侧跳使水份流出,避免挖耳朵使其再受伤害。
  温馨提醒:患有中耳炎者,大部分都伴有耳聋的现象,不仅会影响生活还会影响工作。所以,一旦发现患有中耳炎要及时治疗。
    为什么小孩更容易患中耳炎呢?
    随着近几年来的就诊数据可看出,小孩患有中耳炎的概率比成年人高。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孩患有中耳炎呢?为什么小孩更容易患中耳炎呢?中耳炎饮食需注意哪些?
  1、幼儿咽鼓管的位置比较低、平,而且管腔短、粗,哺乳时孩子的位置不对,很容易被呛着导致咳嗽,使乳汁误入中耳。咽鼓管软骨部位比较柔弱,不能自行开放。中耳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是很完善。
  2、扁桃体感染后出现的水肿和增生,容易堵塞咽鼓管的咽部开口部位。腺样体内有细菌和病毒,就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引起中耳感染。
  3、孩子的中枢神经正处在一个发育的阶段,机体的调节能力比较弱,孩子免疫力的下降,易患上呼吸道疾病,进而影响到咽鼓管功能,引发中耳炎。
    那么,中耳炎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中耳炎饮食注意事项:
  1、腥荤发物,如鸡、鱼、蟹、母猪肉、驴肉、鹅、虾、猪头肉、马肉、羊肉、韭菜等。这些食物容易生热化火,使炎症扩展。
  2、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桂皮、生姜、花椒、芥末、良姜、葱、蒜等。这些食物温热辛燥,化火伤阴,易使中耳炎加重。
  3、过咸或腌制的食物,如腌制的咸菜、咸鸭蛋、酸菜、咸肉等。这些食物也容易化火生热,引起口渴,使中耳炎加重。
  4、坚硬难咬的食物,如花生仁、西瓜子、开心果、硬油饼、油条等。这些食物难以咀嚼,会加重中耳炎疼痛。
  5、中耳炎患者还要忌烟酒,宜吃清淡、易咀嚼、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米粥、馒头、红薯、蒲公英粥、牛奶、豆腐、西瓜、米饭、面条、山药、野菊花粥、豆浆、鸡蛋羹、绿豆芽、瘦肉汤等。
  6、中耳炎饮食还应该禁忌海鲜等鱼腥食物。
  医生提醒:擤鼻涕的方式不正确,擤鼻涕用力过猛均有可能引发中耳炎。所以大家在平时擤鼻涕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结语:小孩患有中耳炎不仅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还容易产生自闭症。而导致这些的因素大部分跟日常生活习惯有关。所以,为了防止小孩患有中耳炎,爸妈平常在生活中要做好预防措施。
  再说一说耳鸣。耳鸣这个疾病是属于较难治愈了,而且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没有治疗彻底的话,它是还会再出现复发的现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耳鸣?耳鸣能根治吗?
  导致耳鸣的因素
  1、心理精神因素:受到意外事件突然强烈地刺激可触使耳鸣发生。情绪或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忧郁、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等均可以加重耳鸣,而耳鸣本身又可使患者出现不良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相互影响,出现恶性循环。轻松、愉快等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可减轻或缓解耳鸣。
  2、噪声:经常处于噪声环境中发生耳鸣者增多,接触噪声的时间增加,发生耳鸣率增加。噪声可加重原有的耳鸣,但也有使原耳鸣减轻或缓解的,或促发另一种耳鸣声与原有的耳鸣声混合。因而临床上可采用掩蔽声以治疗耳鸣,使患者听不到原有的耳鸣。
  3、饮食及烟酒:食用高胆固醇及高盐饮食,可引起或加重耳鸣;某些食物过敏使机体产生变态反应而致耳鸣;减肥食品可使耳鸣症状加重,但也有少数可使耳鸣缓解;饮用浓茶、含咖啡因的饮料、饮酒均可加重耳鸣。此外,过度吸烟也会引起或加重耳鸣。
  耳鸣怎么治疗?
  1.病因治疗
  治疗引起耳鸣的原发病。
  2.药物治疗
  血管扩张药、钙离子拮抗剂、耳鸣抑制药、减轻耳鸣影响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等。
  3.心理咨询和调适
  分析耳鸣原因和病变情况,消除病人的担心,告诫病人要置身于声音充实环境中,主动接触自然界声音,争取与耳鸣共处,把耳鸣比作火车的轰鸣声、冰箱噪音等以适应和习惯这些声音,让病人尽力消除耳鸣引起的心理反应,抑制消极情绪,并树立耳鸣可以治疗的信心。
  4.掩蔽治疗
  应用耳鸣治疗仪、耳鸣掩蔽器、纯音测听仪或者助听器进行。
  5.耳鸣再训练,习服疗法
  温馨提醒:很多人都认为耳鸣只有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才会出现,其实,不当的生活习惯、噪音、心理因素等也会使年轻人患上耳鸣。所以,大家平常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耳内异物切勿自行抠挖
    异物入耳可引起耳鸣耳痛耳痒、听力下降、反射性咳嗽。昆虫类入耳后在耳内爬行,可使患者烦躁眩晕、耳鸣耳痛,甚至鼓膜穿孔、出血。所以,一旦异物进入耳内,应立即赶往医院取出,切不可自行抠挖,以免将异物推向深处,损伤耳道及鼓膜。若是昆虫入耳,可先向耳中滴几滴食用油以应急,然后速去医院处理。
    耳朵日常护理注意要点
  1、耳朵保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当人情绪激动或着急之后,人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发性耳聋;
  2、耳朵保健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从而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3、耳朵保健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引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种耳毒性药物,因此,避免滥用这类抗生素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一项重要措施。家族中有耳毒性药物过敏史者更应慎用此类药物;
  4、耳朵保健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分贝噪音。长时间接触高分贝的噪音会损害听毛细胞,损伤内耳,从而导致噪音性耳聋。工厂的噪音会导致职业性的噪音性耳聋,卡拉ok等噪音很大的娱乐场所应尽量不去,另外也应避免长时间听耳塞,否则会引起听力减退;
  5、耳朵保健经常按摩耳朵。按摩可促进内耳血液循环,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插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抽出,如此连续做10次;
  6、不要掏耳朵。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掏耳朵时,稍不注意,掏耳勺还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7、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等疾病。这类疾病可能会引起耳朵的病变。
  结语:上述介绍了耳朵日常保健及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希望这些耳朵日常保健、治疗和护理方法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鲁ICP备19039745号-1  版权所有:新泰市孟氏骨科研究所 新泰孟氏医院(东方骨伤医院)   电 话:0538-3999999 0538-7588888 0538-7589999    
  地 址: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镇昌盛路
  技术支持:山东高美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您是第 795574 位访客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 访问手机网站